來源: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:2022-04-24 11:24:46
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,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,那么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,則是加強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環節,是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,最終提高生產力水平的關鍵一步。近年來,李村煤礦在科技創新方面聚焦生產一線,緊盯薄弱環節,強化推廣應用,加快“數智”步伐,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打造創新內核“蓄動能”
沒有機制的支撐,創新創效就是空談,李村煤礦遵循“市場導向、效益導向、問題導向”原則,從培育“土壤”、構建模式、豐富載體、建章立制著手,大力整合職工創新工作室、技術比武、“五小”競賽、小改小革工作室等資源優勢,構建專業化、市場化、實用型、智庫型科技創新平臺,打造梯次并進的創新矩陣,實現協同創新。改革完善創新經費管理制度以及成果評價辦法,健全以創新價值、能力、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,落實揭榜掛帥制、賽馬制,最大限度激發創新活力,著力構建“創新項目管理—創新人才孵化—創新成果應用”全環節、全鏈條科技創新生態。企業發展是否有后勁,源于文化的積淀,該礦立足創新文化培育,健全鼓勵創新、寬容失敗、合理容錯機制,弘揚科學精神、工匠精神、企業家精神,完善創新成果保護與激勵機制,厚植創新文化土壤,為創新培土固根。同時,注重創新型、技能型人才的培養,鼓勵員工學技術、鉆業務。據統計,2021年職工技能鑒定新增高級68人、中級21人、技師14人。深入推行“三優人才”管理機制,三優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培養選拔優秀大學生、管理型員工、技能型員工,激勵全員崗位成才、崗位建功,為李村煤礦實現高質量發展儲備人才、輸送人才。據悉,該礦每年評選優秀大學生5名,管理型人才5名,技能型人才10名。
聚力創新裂變“擴增量”
有了舞臺,從來不缺乏技藝超群的舞者,李村煤礦強化創新實踐,擴大裂變效應,一批助力安全生產、創新創效成果不斷涌現。關鍵層注漿填充開采技術試驗成功,通過在2302工作面試驗地面鉆孔高壓注漿充填,控制地表沉陷,保障地面建筑物安全,提高工作面回采長度159米,多回采約29萬噸煤炭資源;供電線路故障智能辨識系統研發應用,建立基于多信息融合規則的在線動態辨識模型,提高煤礦供電系統故障在線辨識和決策的正確性,辨識準確率達98%以上;探索的“一種提高低透松軟煤層抽采鉆孔穩定性的方法”、研發的“一種礦井水深度處理裝置”“一種煤層鉆孔鉆屑采集裝置”取得國家發明專利。深入開展小改小革和“五小”競賽,2021年,共征集申報小改小革54項,其中,“自定位式甲烷傳感器”項目榮獲省級“五小”創新大賽一等獎,“防堵料自動監測控制系統”項目榮獲省級三等獎。
在“未來已來,唯創者先”創新理念踐行中,一批科技創新項目正在醞釀實施。該礦積極推進開展智能化礦井技術研究應用、礦壓觀測分析研究、井下通風智能實時解算研究等科研創新項目,推動成果轉化,助推安全高效生產。進一步發揮基層隊組、一線員工創新創效的“主力軍”作用,大力開展機械設備小改小革和合理化意見征集活動,推廣更多助力企業精益管理的舉措,讓更多小創新、小革新不斷助力安全生產,讓創造熱情充分激發、創新成果競相涌流,創新“原子”正在由一向多的裂變中釋放能量。
實現智能集成“提效能”
“機械化換人、自動化減人、智能化無人”是煤礦企業孜孜以求的高質量發展路徑,借力“互聯網+”,實現創新點集聚,不斷向智能化礦井邁進,成為新時期、新階段賦予的新使命、新課題。李村煤礦積極與科研院校、廠商合作,優勢嫁接,技術合成,按照機械化、自動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“四化”要求,通過應用新知識、新技術、新工藝,不斷推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同安全生產深度融合,實現大采高智能化綜采工作面開采,完成井下變電所、局扇點、空壓機房、瓦斯泵站等多處的“無人值守”系統改造,減少崗位用工人數。建成萬兆環網信息傳輸平臺,實現多種數據融合共享,融合安全監控系統、IP廣播系統、人員定位系統以及其它設備監測系統,形成互聯互通的“神經”網絡,實現多系統聯動管理,全礦創新正由多點向一點聚攏,實現創新聚變,引領全礦智能化升級。同樣,更多的數字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探索不斷深入,不斷加快“智慧型李村”“創新型李村”建設速度,全力打造“1+3+N平臺”,探索智能開采、無人值守、機器人參與生產新方式。2022年,重點探索推進6個掘進工作面智能化建設,在礦用5G或者WIFI無線通信系統基礎上,實現對井下懸臂式掘進機或掘錨護一體機的位姿檢測、自動糾偏、自適應截割、擺速自適應等功能,從而在少人、甚至無人操作下,完成高效、安全的井下掘進作業,最終實現煤礦井下掘進工作的全智能化、無人化目標。以提高生產效率為導向,積極開展安全管理、高效生產、瓦斯治理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小改小革,推動生產技術和工藝變革,鼓勵原創研發和技術發明,打通“產學研用”最后一公里,全面構建科技引領、智能驅動的智慧型礦山。
滿眼生機轉化鈞,天工人巧日爭新。李村煤礦將以嚴謹、務實、科學的態度對標先進、高端創新、全員創新,努力推進高能級的科創實踐、高水準的人才培育、高標準的科技應用,在各類創新資源的共建共享、創新要素的集成聚變中,實現“山在腳下我為峰”的超越,以科技感拉動效益點拔升,促進企業價值創造,為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集約高效現代化礦井不斷注入活力和后勁。
(文 李磊)
責任編輯:李世臣
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,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轉載
直播潞安APP
微信公眾號